博愛甜城·大愛相髓⑤|內江志愿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無私之舉
時間:2024-12-26 17:36:16 來源:i內江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yè),有著不同的生活軌跡,卻因捐獻造血干細胞這個共同的選擇而緊密相連。他們當中,有在講臺上默默耕耘的教師,有在商海拼搏的個體經營者,有救死扶傷的醫(yī)護人員,還有在各行各業(yè)發(fā)光發(fā)熱的普通人,當他們得知自己能給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時,他們毫不猶豫、挽起衣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張利彬:師者仁心 傳遞溫暖
一次偶然的機會,內江教師張利彬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能拯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決定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從報名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充分準備。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他積極配合各項檢查,每次去醫(yī)院,他都帶著微笑。注射動員劑時,身體產生了一些正常的不適反應,他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家人曾有過擔憂,但他耐心地解釋,最終獲得了家人的支持。
2011年7月,躺在捐獻床上的張利彬,心中滿是對受捐者的祝福。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無私的大愛,就像他在講臺上默默耕耘、傳遞知識一樣,這次他傳遞的是人間的溫情和生的希望。
王棟:個體戶的“生意經”化作血液病患者的“希望符”
在城市一角,“90”后個體戶王棟默默打拼。他每日周旋于成本核算、客戶洽談,在商海書寫著自己的“生意經”。
當他得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重大意義后,他一邊維持生意正常運轉,一邊做著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積極準備。
對于每一場體檢,王棟都像對待生意難題般認真對待,沒有絲毫馬虎。他將商場上的堅韌化作對患者的有力支撐,終于在2013年2月圓滿完成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那一刻,他的造血干細胞成為“希望符”,為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生命的守護者,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可能匯聚成拯救生命的強大力量。王棟在公益事業(yè)上的挺身而出彰顯了超越商業(yè)利益的大愛,也激勵著更多的群眾關注血液病患者,加入捐獻隊伍。
李焰:讓三歲的地中海貧血患兒重獲新生
2018年4月,隆昌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李焰捐獻出194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合液,這袋造血干細胞搭乘飛機送往溫州,救助一名3歲的地中海貧血患兒。
2009年,李焰在北京上大學時,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采集活動,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7年5月,李焰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2歲的患兒初步配型成功,便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并配合隆昌市紅十字會完成了高分化檢驗和捐獻前體檢。
2018年4月,李焰在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他也是隆昌市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血樣采集工作以來成功捐獻的首例。李焰表示,捐獻造血干細胞并不影響自身健康,能讓3歲小男孩兒重新獲得生的希望,他感到很榮幸。
肖世勇 :“隆昌新青年”的熱血善舉
出生于1994年的肖世勇,是一名紅十字志愿者。他皮膚黝黑、不善言辭,大學畢業(yè)后從事著建筑相關工作。
2017年,肖世勇目睹至親因病痛離世,深感生命可貴。次年6月,他在紅十字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了解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重要意義,隨即挽袖采集血樣入庫,成了一名志愿者。
2019年1月,肖世勇得知自己與9個月大白血病患兒配型成功,同年4月赴成都做準備,開始了正式捐獻。想著患兒獲救能享受美好生命,他感到高興。
平日里,肖世勇積極參與紅十字活動。他表示,希望大家互幫互助,讓社會更加溫暖。2019年,他獲評“隆昌新青年”。
陳兵祥:急診科醫(yī)生傳遞生命“火種”
2021年6月,市中區(qū)首例配型成功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陳兵祥為拯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登上了開往成都的高鐵列車。
陳兵祥是一名急診科醫(yī)生。從2002年開始,他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并于2019年3月正式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2021年5月,陳兵祥接到通知,稱他的造血干細胞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上了。
“有這么一次機會能夠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內心是非常樂意的?!标惐檎f,前期進行了健康體檢,身體狀態(tài)很好,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家人和所在單位在知道他匹配成功要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十分支持,并為他感到驕傲。
吳沃洲:熱血青年傾情救助重癥少年
威遠青年吳沃洲是一名“疾控人”。2019年剛入職,他便參加單位組織活動,捐獻造血干細胞小樣血,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志愿者。
2021年6月,吳沃洲接到四川省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與北京13歲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吻合,面對捐獻詢問,他果斷給予肯定回應。
重癥少年急需救助,吳沃洲深知責任重大。隨后,他積極完成高分辨血樣檢測、體檢、制定采集計劃等流程,改掉熬夜的作息、重口味的飲食等習慣。在注射動員劑期間,他的身體出現了正常的不良反應,但他對捐獻的選擇依然非常堅定。
半個多月后,經歷了4個多小時,228毫升“生命之液”順利采集完成,交由第三方火速送往患者醫(yī)院。在遵循“雙盲原則”的前提下,吳沃洲收到了患者姐姐的感謝信。那一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更加緊密。
徐亮:點亮3歲幼童生命之光
病魔病魔無情,人間有愛。2022年7月,內江市民徐亮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了一名3歲小孩的生命。
徐亮成長于書香門第的教師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受當教師的父親影響,一直熱心公益事業(yè),多次參與獻血等公益活動。當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身處困境的3歲小孩匹配成功時,徐亮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徐亮深知,這對于那個幼小的生命而言,是重獲新生的唯一希望。隨后,他便馬不停蹄地奔赴成都,全身心地投入捐獻前的準備工作中。每一項檢查,他都認真對待,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達到最佳;每一次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他都全神貫注,不放過任何一個關乎捐獻成敗的細節(jié)。那些日子里,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讓孩子順利渡過難關。
在采集室里,徐亮的眼神中滿是堅定與期許。這份承載著希望的“生命火種”,最終成功注入3歲孩童的身體里。接受捐獻的兒童家屬向徐亮送上了親筆手寫的感謝信,表達了深深的感謝之情。
這份愛與希望的傳遞,不僅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也在群眾心中種下了一顆播撒善意的種子,激勵著更多人在他人遭遇困境時伸出援手,讓這份人間大愛延續(xù)下去。
記者: | 鄒蕾 |
編輯: | 唐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