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舉報
跟帖評論自律承諾
首頁 ?? 內江新聞

從粗布圍裙到中式盤扣 一位川菜大師的“換裝記”

時間:2025-06-18 19:50:00 來源:i內江


在內江餐飲界,鄧正波的廚師服是行走的“職業(yè)年輪”。從16歲洗碗工的粗布圍裙,到非遺傳承人的中式盤扣工裝,32年間,20余套制服的變遷,見證了這位川菜大師從灶臺學徒到非遺文化傳承人的蝶變之路。


清晨8點45分,鄧正波穿過酒店走廊,推開工作室的門。他拉開衣柜,里面滿滿當當掛著二十余套廚師服,除了經典的白色,還有橙色、黑色、藍色等多種色彩。他動作嫻熟地取出那件熟悉的日常工作服——長袖款式,低調的牛仔藍,袖口設計精巧,可根據天氣冷暖自由調整。左胸處,用金色繡線繡著鄧正波的名字,與金屬光澤的銅扣相互呼應。衣服雖剛洗過,胸口下方仍留有不少“油點子”飛濺的痕跡。


廚師 鄧正波:


這種工作服在穿著的時候比較舒服,比較耐臟,它的面料是純棉的,然后吸汗,穿起舒適。


鄧正波與廚師工裝的故事,要從1993年講起。那年,16歲的鄧正波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來到內江廣場路的一家餐館,從最基礎的洗碗工做起。那時,他沒有成套的工裝,僅有一條簡陋的長圍裙,用以阻擋洗碗時的水漬和油污。冬天的內江清晨格外寒冷,他5點多就得起床,雙手在工作中被凍得通紅,凍瘡更是司空見慣,但他咬著壓牙堅持了下來。


廚師 鄧正波:


因為最先我們父親送我出來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你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從那個時候我也是就自己堅定了信心,只要自己選擇了就要把它做下來。


在一年半的洗碗工生涯里,鄧正波從未抱怨。他不僅完成本職工作,還主動幫廚師洗菜、切菜、備菜。漸漸地,鄧正波從最初的洗碗工到“墩子”,逐漸成長為了能獨立炒菜的廚師。他的工裝,也從那條普通油膩的圍腰,換成了白色廚師服。雖然樣式簡單,但對他而言,這是身份的轉變,是對他努力的認可。


廚師 鄧正波:


感覺到是很神圣的一個東西了,就跟當兵的人穿上軍裝一樣,穿上工作服了,你就在工作,在戰(zhàn)斗。


在成為廚師的日子里,鄧正波開始逐一學習店里的菜品,還利用休息時間前往各地名店品嘗、學習,再加上美食節(jié)目、美食雜志等“技術教科書”的助力,鄧正波會做的菜越來越多,工作餐廳的檔次和職位也不斷提升。2007年,在內江的一次商貿節(jié)活動中,內江名廚楊國欽注意到了鄧正波。2008年,鄧正波正式拜楊國欽為師,系統(tǒng)學習“大千菜系”的完整體系,他的衣柜里從此也多了兩件“戰(zhàn)袍”:一件是陳志剛師爺門派定制的藍黑色廚師服;一件是代表師門傳承的白色楊門廚師服。


廚師 鄧正波:


這個徽章就是我們代表楊門的一個設計的LOGO,“楊門烹藝”,這里是個鼎,一個鍋,這里就是“楊門烹藝”幾個字,也是代表我們師門的一個技藝的傳承。


隨著時間推移,鄧正波在國內外的多項比賽中獲獎,逐漸成為內江乃至全國知名的川菜大師。他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收了18個徒弟,擁有20套以上各式各樣的廚師服。每一套工裝都承載著不同的意義,見證著他在廚師道路上的每一步成長。


廚師 鄧正波:


這件工作服就是我參加在加拿大舉辦的世界中餐技能大賽時做菜時穿的一件工作服,因為當時是代表四川旅游學院,我們組隊過去參加的,就是四川旅游學院烹飪學院的一個徽章,?;障喈斢谑呛?,這下面是我的名字。


如今,鄧正波的廚師服增添了傳統(tǒng)中式盤扣元素,彰顯著他“大千菜系”傳承人的身份。他成立“中式烹調技能大師工作室”,致力于培養(yǎng)中式烹調人才,傳承創(chuàng)新烹飪文化。他帶領團隊研發(fā)內江特色菜品,如天冬系列菜品、白烏魚系列菜品,并出版《內江水鮮風味》專著,將地方美食標準化。


廚師 鄧正波:


我從93年出來洗碗到現(xiàn)在,一生當中也只做了這一件事,我所領悟的就是一輩子做一件事情,這一件事情你都做不好的話,我就覺得是不可能的事情。


從粗布圍裙到中式廚師服,鄧正波的每一件工裝都是奮斗的勛章。他用32年的堅守證明:匠人之心不在衣冠,而在對技藝的極致追求與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



記者:李驍 向素玉
編輯:張磊
責編:王雨
評論
新聞推薦
川預審P4FD-R04F-062D-80J0號 | 網絡視聽許可證2306165號 |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51120210005號 | 川新備 06-090011 | 蜀ICP備08002296號 | 川公網安備 51100202000151號
@ 2005 - 2022 375w.com     關于我們 用戶協(xié)議 隱私政策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本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鏈接 | 電話 0832-2119960 | 郵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