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梯巷:梯坎上下的幸福生活
時間:2024-07-13 19:30:00 來源:i內江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走走停停》90%在內江取景拍攝,通過鏡頭捕捉下了這座城市的多個美麗瞬間,讓觀眾對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日,記者沿著胡歌、高圓圓的腳步,探訪了電影《走走停?!啡【暗刂淮筇菹?,實地了解大梯巷的歷史變遷和煙火人生。
內江,這座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的城市,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城市的中心,有一條充滿故事的小巷——大梯巷。它承載著內江人的記憶,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大梯巷,因地勢而得名。這條巷子呈階梯狀,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連接著公園街和上南街,漫步在大梯巷,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古老的石板路、斑駁的墻壁、無不訴說著過去的歲月。
市中區(qū)公園街社區(qū)書記 李運霞:喂,你好。
公園街社區(qū)辦公室,李運霞正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了四年的“小巷總理”,忙碌,已經成為她工作的主色調。
市中區(qū)公園街社區(qū)書記 李運霞:20棟嗎,好的,馬上過來看,馬上。
李運霞忙著解決居民的日?,嵤?,也忙著城市更新這樣的大事。
市中區(qū)公園街社區(qū)書記 李運霞:我們的居民樓主要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老房子,所以說我們在城市更新這塊的話,我們的工作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大。
壓力,最終變成了動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梯巷重獲新生。如今大梯巷的路面平整了,墻面干凈了,水電氣改造了,梯坎兩邊也安裝上了護欄。
市中區(qū)公園街社區(qū)居民 劉志芬:變化是很大,我們小區(qū)的衛(wèi)生這些(變好了),原來這些地方都沒得扶手,這些后來全部是社區(qū)以后就全部把它改變了。
芭蕉井,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出生地。
市中區(qū)芭蕉井展覽館館長 楊念:它原來是個斜坡下來的,前面是堰塘,后面是山,周邊這個地方都是樹芭蕉。
楊念,市中區(qū)芭蕉井展覽館館長,今天專門帶著朋友過來參觀芭蕉井。早些年,張大千故居院內樹木蔥蘢,清幽雅靜,院側有一口水井,井旁栽有數(shù)叢芭蕉,故名芭蕉井。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張大千故宅早已不復存在,芭蕉井也被填埋。2015年10月,市中區(qū)在此設立“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標,不少文人學者常常來到這里,暢聊大千文化。
市中區(qū)芭蕉井展覽館館長 楊念:這幾個字芭蕉井,這幾個字也是張大千寫的,芭蕉、井幾個集字集起來的,這么三個字來作為我們后人紀念他懷念他的地方。
芭蕉井展覽館內,紀念張大千誕辰125周年詩書畫作品展正在舉行,館內展出了60多幅與張大千有關的書畫作品,以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風格,在張大千的出生地上傳承著大千文化。內江文化名人甘光地,長期致力于研究和推廣大千文化。他以芭蕉井為主題,書寫了一篇名為《內江芭蕉井賦》的詩賦。
內江文化名人 甘光地:如果要想知道張大千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怎么成長的,他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響,以及我們要了解內江人民對張大千的這種喜愛,或者是這個尊敬的心情,那么就請你到芭蕉井。
如果說,大梯巷的寧靜,是內江人生活的必要元素,那么,大梯巷另一端的梅家山寵物市場,則是另一番熱鬧的天地。每到周末,平時“安靜”的梅家山,就變得熱鬧起來。市場里,說話聲、鳥鳴聲、犬吠聲,聲聲入耳。各行各業(yè),男男女女,人間百樣,“煙火氣”在這里聚集。李雙英經營寵物店已有20多年,在她看來,布滿歲月痕跡的大梯巷,見證了她一家的生活。
寵物店老板 李雙英:我娃兒他們喜歡我才搞的這個行業(yè),以前我娃兒只有幾歲的時候,以前我們就在外面去買狗,狗買來喂,看到那些狗兒看到很乖,就是像這種泰迪,就買來喂好,喂啊喂的自己也就喜歡,就搞這個行業(yè)了。
李雙英的女兒在大學畢業(yè)后,也開了一家寵物店,一家人抱著對寵物的熱愛,將寵物店事業(yè)越做越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梯巷默默地記載著內江人生活的點滴。不管是否情愿,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無論腳步怎樣匆忙,無論聚散和悲歡來得多么不由自主,那些石梯都在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記者: | 李驍 |
編輯: | 翁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