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舉報
跟帖評論自律承諾
首頁 ?? 內江本地

跨越山海的種子 種出共同的夢想——楊華德成了非洲兄弟的“真朋友”

時間:2024-09-07 18:36:49 來源:i內江


“中非友好穿越時空、跨越山海、薪火相傳?!睍r值金秋,千年古都北京,進入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時間。


9月5日上午,非洲布隆迪的天蒙蒙亮,來自四川內江的水稻專家、中國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組組長楊華德收看完大會開幕式,收起手機,走向田間。


在布隆迪,楊華德從中國帶去的雜交水稻種子和種植技術,讓當地水稻單產從每公頃2.5噸左右猛增到9-10噸,這也讓他成為布隆迪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國家功勛成就獎”的外國人。在這次峰會的報道中,楊華德的名字反復被媒體提及,他的援非成績也成為展示中非農業(yè)合作的碩果之一。


“讓我去!”
——餓過肚子,他想讓非洲兄弟也吃飽飯


在布隆迪國家農業(yè)示范中心基地里,中國雜交水稻正在拔節(jié)孕穗,長勢喜人。


每天早上五點半,楊華德都會準時到基地里“報到”,這是他自2015年援助布隆迪以來雷打不動的日常。此外,楊華德每月還要穿梭于46個村落的稻田間。除了趕路,工作期間的他幾乎都“泡”在田里。



年屆花甲的楊華德,為何還奔走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稻田間?“因為自己淋過雨,不只是想為別人撐起一把傘,而是要努力撐起一片天?!彪娫捘嵌?,他用帶著四川鄉(xiāng)音的普通話說道。


位于非洲中東部的布隆迪,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國家,但因農業(yè)生產水平落后,糧食產量低,長期被聯合國列入重度糧食危機國家名單。


楊華德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踏進布隆迪,到處都是破舊低矮的房屋,長滿荒草的農田,光著腳丫乞討的孩子,很多人家吃不飽飯,他們以木薯和玉米充饑。


這一幕幕,似曾相識,深深刺痛了楊華德——20世紀60年代,楊華德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一個小山村,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年幼的他,夢想是“吃得飽飯”。


一名農技人員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1978年,當地派出農技人員來到楊華德所在的村莊駐點,解決水稻低產問題。當年,楊德華家裝糧食的柜子第一次“吃了個飽”。


“技術人員不簡單吶!”夢想的種子在楊華德心頭萌發(fā)出人生理想:做個農業(yè)技術員,讓更多人吃飽飯。


此后,楊華德靠著勤奮,考上了農業(yè)院校。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他如愿成為一名農技員。其間,楊華德堅持讀研,主攻水稻遺傳育種,把雜交水稻技術推廣在家鄉(xiāng)的田野間。


2013年,農業(yè)農村部選派一批農業(yè)專家援助非洲。年近半百的楊華德主動請纓。


“我有‘三農’工作經驗,有專業(yè)技能,讓我去!”楊華德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壯志豪情。


從莫桑比克到布隆迪,一去就是11年。其間,因工作任務到期,他有4次回國的機會。但在去與留之間,他每次都堅定地選擇了后者。


“跟著我們干!”
——闖過難關,中國的種子在非洲種下稻浪千重


當前,從旱季向雨季過渡的布隆迪,大部分地區(qū)正開始新一季的水稻播種。車子穿行鄉(xiāng)間,楊華德望著廣袤的田野,陷入沉思……


同一天,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布隆迪農業(yè)專家阿爾弗雷德·尼優(yōu)奎希米拉在北京接受我國媒體的專訪,分享由中布兩國共同書寫的“非洲水稻故事”:


“在中國專家與當地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篩選出適應中等海拔的雜交水稻品種。”


“自2018年起,中國高級專家團隊在布隆迪布班扎省設立了雜交水稻減貧示范村。經過6年的努力,整個村莊在社會和經濟方面的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


這些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后,是楊華德和同事們的真心和汗水。


水稻是布隆迪的主要糧食作物。楊華德初到布隆迪時,當地水稻平均產量每公頃僅兩三噸,只有四川的二成至三成。



隨后半年的走訪,楊華德和同事們的足跡遍布當地15個水稻種植省份,他們發(fā)現這里人口密集,雨水充沛,光熱條件豐富,有著近2000萬畝可耕地,非常適合種植雜交水稻。


布隆迪有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中國有技術優(yōu)勢。這讓楊華德堅信:“雜交水稻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一定能幫助布隆迪解決糧食問題,甚至貧困問題?!?/p>


但,僅試種,就問題頻出。


靠近赤道的布隆迪,水稻生長周期只有120天,比四川少了30余天,不能照搬國內的種植體系。


此前不少外國專家在布隆迪搞過增產試驗,都不成功,村民對中國專家自然也不信任、不支持……


越是困難,楊華德越想要“蹚出一條新路來”。


從選定示范村,到反復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從清理荒地、改造熟地到選育種子、示范旱育秧技術,楊華德和同事們一點點嘗試,制定試種方案。經過中國農業(yè)專家組反復篩選,“川香優(yōu)506”,成為在東非審定的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千鄉(xiāng)優(yōu)616等7個雜交水稻品種陸續(xù)審定。


2018年,布班扎省基航佳縣林格四村,專家組在這里建設了第一個雜交水稻示范項目。


短短半年時間,試驗取得出乎預料的成功。試驗田平均每公頃水稻產量達10噸,超出當地平均產量三倍多,其中一個超級稻品種創(chuàng)造了每公頃13.86噸的非洲水稻高產紀錄,“引起當地轟動”。


“這簡直太神奇了,像變魔術一樣?!敝袊s交水稻的表現,讓當地農民心服口服。


如今,林格四村的水稻單產增長136%,人年均擁有糧食900多公斤,全村實現了脫貧。


約翰家有12個孩子。過去,一天能吃上兩頓都很不容易?,F在,全家人不僅頓頓能吃飽,家里還開了加工廠,孩子們也都上了學。


非洲有句諺語“同路人才是真朋友”。


“幫扶幫根本。”中國援布隆迪高級農業(yè)專家組副組長劉長輝說,每一個示范項目,楊華德都以實效推動示范,讓村民得實惠。每每走在村中,村民們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跟他們互動。


“今天的生活是我們過去不敢想的,是中國專家組讓我們富起來的?!贝迕駛儜B(tài)度的轉變,見證了楊華德當初對村民的承諾:“跟著我們干,你就有希望?!?/p>


目前,像林格四村這樣的示范村,中國援布高級農業(yè)專家組已經建了56個,涉及布隆迪15個省份,受益農戶近10萬戶。不到十年時間,布隆迪的水稻總產量由5萬多噸增加至25萬噸左右,布隆迪成為非洲水稻增產速度最快的國家。


“我要留下來!”
——延遲退休,矢志實現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夢想


再過幾天,便是楊華德60歲的生日,中秋佳節(jié)也將臨近。這將是楊華德第11次在異國他鄉(xiāng)度過生日和中秋節(jié)。


談及生日愿望,楊華德說不關乎個人。


當前,中布農業(yè)合作進入攻堅期:專家組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水稻技術推廣和種子工程上。但布隆迪農業(yè)基礎薄弱,僅靠中國專家組的力量無法實現。


“還是得讓農民自己掌握技術。”“要發(fā)展,就要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型本土人才?!睏钊A德將眼光瞄向了布隆迪的青年人群。


和楊華德一樣,恩達伊克基也是農民的孩子。幾年前,他大學“畢業(yè)即失業(yè)”,但英語“過關”。2016年,27歲的他被選為農業(yè)技術員,開始跟隨中國專家學習種植技術及管理知識。由于表現出色,恩達伊克基不僅逐漸成長為推廣雜交水稻技術的能手和創(chuàng)業(yè)典型,還進入政府工作。


“2019年,這個學生被任命為內政部地方發(fā)展司司長時,第一個打電話告訴我?!睏钊A德坦言,這是他援非期間,印象最深的事。



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更多當地青年擁有一技之長,生活有了新方向。最近,楊華德格外關注一個名叫戈登的年輕人。戈登農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就跟著中國專家學習水稻種植技術及管理知識,個人綜合素質得到極大提升,現已擔任執(zhí)政黨魯塔納縣的縣委書記。楊華德相信,以戈登的努力和才干,他還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為當地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些農業(yè)青年人才的成長,讓楊華德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和同事們從當地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大中專畢業(yè)生中選拔青年帶頭人,納入“人才項目”進行培養(yǎng)。其中,70名年輕人已成功“出師”,還有40名正跟著專家組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背饲嗄陰ь^人,還有示范村農戶、大學生。問起在布隆迪8年多總共教出了多少“徒弟”,楊華德頓了一下,笑著說“數不清了”。


對布隆迪的孩子們,楊華德悉心指導。而對遠在家鄉(xiāng)的獨子,楊華德卻缺席了他的婚禮?!澳茏稣煞虻膱詮姾蠖埽@也是一種幸福。”楊華德的妻子楊菊芬也時常教育兒子要理解父親、支持父親。因為她明白,“他的心一直在非洲。”


今年8月初,楊華德因工作原因回國,發(fā)現家鄉(xiāng)“變化太大了”。四川和內江就是中國發(fā)展的縮影,正闊步邁向現代化。在他看來,“現代化”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內涵。中國與布隆迪,正在不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攜手推進現代化”。


隨著布隆迪人才培養(yǎng)與技術推廣難題的逐步解決,楊華德又在思考新的問題——種子本土化。


就在10多天前,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中國農業(yè)專家組選育成功布隆迪雜交水稻品種,實現三系配套。這意味著從此可以在布隆迪開展本土化育種和生產種子,這也是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轉移的成功典范。


花甲之年,本該考慮退休安享晚年。但早在2022年,楊華德就提前辦理了延遲退休手續(xù)。問及什么時候回國,楊華德笑著說“只要國家需要、身體允許,我就要留下來”。


電話那端,片刻遲疑后,他緩緩道出了生日愿望:“慢則五到七年,快則三五年,布隆迪水稻的雜交化率就能達到70%,基本上可實現全國糧食自給自足?!?/p>


“黃皮膚漢子的執(zhí)著,讓黑皮膚的兄弟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苯衲?月,楊華德榮獲“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


當夜色漸漸褪去,第一縷晨光輕盈地灑向布隆迪大地上時,楊華德又利索地挽起褲腿,走向希望的田野……

記者:劉小玲 張小麗
編輯:唐中明
評論
川預審P4FD-R04F-062D-80J0號 | 網絡視聽許可證2306165號 |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51120210005號 | 川新備 06-090011 | 蜀ICP備08002296號 | 川公網安備 51100202000151號
@ 2005 - 2022 375w.com     關于我們 用戶協議 隱私政策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本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鏈接 | 電話 0832-2119960 | 郵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