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
舉報
跟帖評論自律承諾
首頁 ?? 內江本地

甜美內江 勞模工匠 | 張興勇:20余年扎根施工一線 勤學苦練專研鋼筋技藝

時間:2024-07-16 10:19:21 來源:內江廣播電視臺


20多年來,他始終扎根建筑施工一線,足跡遍布北京、山西、山東等地。他熱愛學習、刻苦鉆研,對鋼筋的下料、綁扎、焊接等各道工序熟稔于心,練就了爐火純青的鋼筋加工技術。他熱心助人,為企業(yè)發(fā)展默默奉獻,是工友們的良師益友,是企業(yè)的優(yōu)秀技術工人。今天,由內江市總工會與內江市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的《甜美內江 勞模工匠》專欄,讓我們一起走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東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鋼筋工工長——張興勇



夏日炎炎,記者見到張興勇時,他正在資中縣陳家鎮(zhèn)某建筑工地干得熱火朝天,一搭、一勾、一扭……眨眼的功夫,張興勇就把兩根鋼筋捆扎好了。看似簡單的鋼筋捆扎工作,被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到了極致。



四川東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鋼筋工工長張興勇講述到:“鋼筋工程就和人體組成部分骨架一樣,鋼筋也就是一個建筑上的骨架,所以做這個行業(yè)質量安全這方面是尤為重要,在施工的過程中我要求大家必須嚴把質量關,要嚴格按照圖紙相關的規(guī)范規(guī)定施工,這是我們做建筑行業(yè)的底線。”



1996年,年僅17歲的張興勇和同村人一起外出務工。機緣巧合下,他接觸到鋼筋捆扎這一工種,從此便開始潛心學習、刻苦鉆研,逐漸成為一名行家里手。勞動強度大,手掌上的血泡好了又長,這是張先勇工作的常態(tài)。


“那個時候還小,沒有什么文化和技術,就想到靠做體力活來掙錢,后面慢慢地感覺,還是要掌握一門技術,......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嘛?!睆埮d勇回憶時說到。


經過多年的實踐,2014年,張興勇回到家鄉(xiāng)內江,成為四川東亞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鋼筋工長、技師。鋼筋加工作為混凝土結構物中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決定著建筑物的質量和使用壽命。一直以來,張興勇始終追求精益求精,對加工的鋼筋構件要求尺寸精準、綁扎焊接到位、細節(jié)完美,凡經他手的鋼筋都達到了“免檢產品”的標準。




工友王敏向記者講述:“在我的印象中,張哥他比別人對這個工作更認真和執(zhí)著,對每項工程都很負責,經常晚上看圖紙、看書籍,白天就在現場工地上實踐,很多人都把鋼筋工看成苦差事,他卻樂在其中,確實很令我敬佩?!?/p>




這些年來,張興勇經常在各項技能比賽中斬獲佳績,曾榮獲“四川省第七屆農民工技能大賽一等獎”,“四川省技術能手”,“內江市首席技師”等榮譽和稱號。同樣,懷著對建筑行業(yè)的卓越追求,張興勇在鋼筋鑄造領域不斷實現自我突破,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四川好人”、十大甜城工匠和省人社廳授予的“四川工匠”等榮譽稱號。如今,他也成為了年輕鋼筋工的“帶頭大哥”,向他們傳授自己的經驗和技術。他帶的10余名組員,都從鋼筋班里的“小白”變成了“好手”,人人會識圖,人人都是技術骨干。





工友胡斌也表示:“他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比較強,對鋼筋施工要求規(guī)范,在項目建設中有時候(遇到)不會的(都)向他學習請教,他人也熱情,問什么教什么,大家很感謝他。”


張興勇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還是要不斷學習,繼續(xù)提升自己的技術技能水平,起好模范帶頭和“傳幫帶”的作用,帶領大家一起多鉆研建筑行業(yè)的技術規(guī)范,為公司培訓更多技術技能的骨干人才,在城市發(fā)展和經濟建設中貢獻更多力量?!?/p>


記者:劉瑩
編輯:熊洋平
審核:曾媛
評論
川預審P4FD-R04F-062D-80J0號 | 網絡視聽許可證2306165號 |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51120210005號 | 川新備 06-090011 | 蜀ICP備08002296號 | 川公網安備 51100202000151號
@ 2005 - 2022 375w.com     關于我們 用戶協議 隱私政策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本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鏈接 | 電話 0832-2119960 | 郵箱 sc-njtv@qq.com